为企业学徒制增加“中国特色”

发布者:gzgzjy发布时间:2022-10-06浏览次数: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对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出整体谋划,明确要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围绕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强调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立德树人培育工匠精神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中国特色学徒制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现三全育人,充分发挥校企双元主体优势。校企双方要围绕学生成才、关注学生成长、服务学生成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构建德技兼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充分发挥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优势,促进更多能工巧匠成为学徒企业导师,让学徒在实训过程中感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通过耳濡目染、实践锻炼,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企业是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想培育和发展职教学生的工匠精神,企业的作用必不可少。应积极探索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之间的协同作用,建立长效机制,将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实习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努力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专业技能,还可以通过对工匠的引领和指导,实现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

在我国,校企合作作为重要的产业政策与教育政策,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职业教育人才开发全过程。近年来,职业院校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质量评价、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相关行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与职业学校都建立了合作机制。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此外,各行业组织参与制定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和相关职业教育标准,开展人才需求预测、职业生涯发展研究及信息咨询,促进人才培养信息对称、供需对接。

工学交替是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连接书本知识与企业技能的一座桥梁。职业院校与企业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校企合力为学生搭建优质实训平台,为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构建现代化学徒制奠定良好基础。

协同育人提升企业办学参与度

多年来,我国职业教有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企业参与度不强的问题,导致职业教育人才供应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存在差距。尽管我国出台了各种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但有些企业认为企业投入在短期内没有直接的收益回报,因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不深人,其结果导致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差异,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体系缺乏统一性。

对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探索,有利于明确企业全过程参与职业教育,并在其中发挥主体功能,回答如何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前提下更好促进学徒的能力提升与职业生涯的发展等问题。通过学徒制校企合作教学改革促使学生掌握与企业相关专业知识,优化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真正实现职业教育培养地方人才服务地方企业的宗旨。

为顺利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很多院校与企业签署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为招收学徒,试点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学徒制校企联合招生方案;为保障学徒质量,校企共同投入,共同建设培训基地,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并开展授课和评价工作;为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试点院校与合作企业签署学徒制管理制度,建立由校企共同组成的学徒制领导工作小组,共同对学徒制试点工作进行管理。此外,职业院校还与企业共同承担学徒培训成本,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岗位等教学资源。

五双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在现代学徒制中,合作的双方即学校与企业都承担着培养学徒的重大责任,包含学校的授课教师承担着对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企业的老师承担着专业技术的指导,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与企业的现场教学的紧密结合下,进而达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共同进步的目的。

学生与学徒双身份。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对象,对学校就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学生,对企业就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学徒,因此,在身份上是双重的。所以,学徒在企业实践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企业的培养与学习都有很强的积极主动性。

老师与师傅双导师。学校和企业依据学徒人才培养的目标,选择优质的专业教学队伍,形成老师与师傅的双指导教学队伍,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对技能的加强,有些课程作为学校老师授课为主,有些课程作为企业师傅传授为主。

学校与实践地双基地。在做中学习以及在学习中做,是现今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核心方法,学生不单单是以学生的名义在实际中学习,还要以学生的名义在学校学习,以此,学习知识与技能就可以完全贴近实际岗位与未来发展需要。

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双考核。考核指的是课程学习以及实践学习的双考核,不再依靠于卷面考试的考核,而是扩展到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性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更全面及准确地考核学生。

五双模式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预备员工,实现了毕业即上岗,在双元育人过程中,校企通过五项共同工作,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产教真正融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由单一育人模式转变为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特色学徒制是人类知识、技能传承的基本形式之一,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之一。目前,我国已经围绕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开展了大量试点,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建立中国特色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时间:2022-09-02 16: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