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职成函[2012]7号
各市、州、有关县(市、区)教育局,有关职业院校:
探索职业教育公益性实现途径是我省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之一。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湖北省实施国家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11]51号)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职业教育公益性的实现途径”试点项目的通知》(鄂教职成〔2011〕14号)要求,截止2011年10月30日,襄阳市教育局等42个单位和学校报送了57个改革试点项目。现就启动实施改革试点项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立项与实施。经专家组评审,省教育厅同意襄阳市教育局等单位和学校申报的57个项目(具体名单见附件)立项。各项目承办单位应按照报送的试点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试点项目实施工作。
二、突出试点工作重点。按照“统筹规划、分项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省教育厅着重在6个方面推进工作,总结经验,促进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一)探索政府举办职业教育的职责及其实现途径与形式。推进立法和制度建设,推动各级政府落实办学职责,统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统筹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二)探索职业教育多渠道筹资机制的途径与形式。研究制定职业院校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探索职业教育多渠道投融资渠道和形式,建立政府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政策筹资渠道,并通过政府办学、政府购买、政府激励、政府补贴等多种途径推进职教公益性。
(三)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制度的实现形式与途径。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助学体系,逐步将免学费政策覆盖到全体中职学校学生,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够接受教育。探索在职职工、农民工、库区移民等免费接受职业培训的体制机制。
(四)探索构建职业教育集团及其运行的体制机制。探索构建以高等职业院校为龙头,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职业教育集团,深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现学校、行业、企业和区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五)探索职教园区与产业(工业)园区融合的途径与形式。推进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将职业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区域职业院校布局结构和发展规模,建立职教园区与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相互融合的体制机制。
(六)探索校企合作的途径与形式。推进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度和机制建设,使校企合作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机制,构建教育与行业合作、学校与企业一体共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
各试点单位、学校要围绕我省试点工作重点,结合实际,大胆改革创新,敢于先行先试,努力办出特色。
三、加强过程管理。省教育厅将按照各试点单位、学校工作方案,加强指导和重点跟踪,实行年度报告、中期考核、结题验收,并将业务工作与试点工作联系起来,将经费投入与试点工作联系起来,实行联动推进、互相促进。
各试点单位、学校要进一步完善试点工作的实施步骤、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责任人。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与成果,逐步形成政策和制度,为国家和省制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法规、政策提供参考。每年12月10日前,各试点单位和学校要以电子稿向省教育厅职成教处报送试点项目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果,重大信息和经验成果随时报告。
联系人:镇 伟,电话及传真:027-87328019,027-87823837
邮 箱:hb87328019@126.com
二〇一二年四月九日
附件:
湖北省探索职业教育公益性改革试点项目
一、探索政府举办职业教育的职责及其实现途径与形式
1、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与公用经费标准的制定。项目承办单位:襄阳市教育局
2、政府及行业、企业承担职业培训免费的途径与形式。项目承办单位:兴山县教育局
3、高职教育公益性的实现途径探索。项目承办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4、政府举办职教及职责、职能及其形式与途径。项目承办单位:郧县教育局
5、探索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深入推进校企合作。项目承办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6、市政府对中职教育的统筹、管理和指导。项目承办单位:十堰市教育局
7、职业教育非全日制免费学历教育。项目承办单位:黄石市教育局
8、政府举办职业教育的职责及其实现途径与形式。项目承办单位:建始县教育局
二、探索职业教育多渠道筹资的途径与形式
9、职业教育融资政策的探索与实现途径。项目承办单位:咸宁市高级技工学校
10、职业教育投入分担机制的途径与形式。项目承办单位:十堰市教育局
11、社会力量(民办)举办职教的实现途径与形式。项目承办单位:武汉市燃气热力学校
三、探索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制度的实现形式与途径
12、三峡及水布垭库区移民职业技术转移培训。项目承办单位:巴东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13、发展面向三农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项目承办新单位: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14、发展面向三农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项目承办单位:安陆市教育局
15、发展面向三农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项目承办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16、高职院校创办“宏志班”的探索。项目承办单位:武汉科技职业学院
17、结合农业职业教育免费实践 探讨职业教育免费的途径与实现模式。项目承办单位:武汉市农业学校
四、探索构建职业教育集团及其运行的体制机制
18、职业教育集团与联盟的体制、机制创新途径与形式。项目承办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19、武汉城市圈高等职业教育联盟的体制、机制创新途径与形式。项目承办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20、生态型水运交通职业教育集团。项目承办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21、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项目承办单位:沙洋县教育局
22、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项目承办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23、组建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探索服务“三农”职教新途径,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项目承办单位:十堰市应用科技学校
五、探索职教园区与产业(工业)园区融合的途径与形式
24、“双园融合”办学模式改革。项目承办单位: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25、县级职业教育园区建设项目。项目承办单位:湖北省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
26、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项目承办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27、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协调发展。项目承办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28、集群化、集团化、集约化的职教园区与工业园、产业园结合的形式与途径。项目承办单位:宜昌市教育局
29、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咸宁职业教育园区建设项目。项目承办单位:咸宁市教育局
六、探索校企合作的途径与形式
30、校企合作的途径与形式研究与实践。项目承办单位:十堰市教育局
31、校企合作的途径与形式研究与实践。项目承办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32、现代学徒制与校企合作研究与实践。项目承办单位: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
33、校企共建专业实体,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项目承办单位: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34、校企共建省级区域性(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项目承办单位: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35、校企合作的途径与形式。项目承办单位:秭归县职业教育中心
36、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制度体系构建。项目承办单位: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37、郧县中等职业校企合作途径。项目承办单位:郧阳科技学校
38、行业、企业促进职业发展的职能与途径。项目承办单位:黄石职业技术学院
39、校企合作的途径与形式。项目承办单位:黄石职业技术学院
40、校企合作的途径与形式。项目承办单位:崇阳县职教中心
41、校企深度合作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方案。项目承办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七、探索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42、完善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建设的试点研究。项目承办单位:三峡电力职业学院
43、双师型教师标准制度及培养途径与形式。项目承办单位:安陆市教育局
44、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改革。项目承办单位: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八、探索建立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保障机制
45、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改革试点方案。项目承办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46、高等职业院校基于数据平台的教学质量内部监控和管理改革。项目承办单位: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47、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的校内监督和管理改革试点。项目承办单位:荆州理工职业学院
48、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项目承办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49、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项目承办单位:保康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50、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项目承办单位:黄冈市教育局
51、“湖北海员”职业教育品牌建设。项目承办单位: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52、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项目承办单位:十堰市教育局
九、其它
53、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承办单位: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54、城市与农村中职联合招生合作办学。项目承办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55、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职教公益性服务水平。项目承办单位:荆门市东宝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56、中高职相互衔接的途径与形式。项目承办单位: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57、探索我省中高职相互衔接的实现途径与形式。项目承办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