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高技能人才“三合一”教育模式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0-11浏览次数:37

宝钢高技能人才“三合一”教育模式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

                                     (宝钢教培中心高级技工培训中心 许小伟 蒋跃宗 吴福民)


     [摘  要]:宝钢技能人才的知识结构随着宝钢,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更高的“心智技能”对专业知识结构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面对宝钢的新一轮发展规划,以及对现场操作维护人员工作岗位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提出创设“三合一”高级技能(大专)班的设想,并最终确立了“以国家大专学历框架为基础,以高级工培训与鉴定为主线,以突出岗位能力培养为特色”的“三合一”教育培训模式。通过多名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所取得的学以致用成果的剖析,进一步论证了“三合一”教育模式是基于工学结合为基础的培养知识技能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培训方式。
    [关键词]:工学结合;“三合一”教育模式;技能人才培养;实践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宝钢就已提出“三个三百名”的人才发展与培养规划。为瞄准世界同类型企业技能人才队伍水平,又提出在2010年前培养约280名高级、1 000技师和2800名高级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此后,又打破岗位与学历相挂钩的传统人才衡量标准,提出受教育年限的概念,把学历教育和有效培训都折算成受教育年限,把成才的指挥棒从单纯的“学历”转到“学历”与“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向,鼓励员工参加培训、学习技能,立足岗位成才。
   
      面对这样的形势,传统的职工教育培训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宝钢对高技能人才建设的需要,作为承担宝钢技术、管理类人员继续教育和操作维护类人员技能培训的宝钢教培中心,探索创新,闯出了一条现代企业职教新路。
   
      一、立足企业、突出应用,创建工学结合的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
   
      1.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三合一”教育培训模式
   
      随着宝钢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商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对员工“心智技能”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由此,如何进一步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构建合理的技能人才结构,成为宝钢职业教育培训部门的当务之急。
 
      面对新形势,依据宝钢新一轮发展战略,我们深入分析现场操作技能人员的岗位、工种、年龄和知识结构,对照国际同类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模型,提出,“为实现跻身世界500强、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把培养高级工作为突破口,只有在培养一大批高级技工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的技师和高级技师队伍;要实现技术工人队伍的高素质,必须在提高员工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其岗位技能、方法技能和学习技能,以扩大员工'心智技能'发展的空间;要实现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的有效发展,应该以'重在技能、兼顾学历'的模式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
   
      为此,产学双方成立了新型职教研究小组,深入现场调研,分析原因要素,并比较国内外同类型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实践,提出了把高级工培训和大专学历教育融合在一起并进行职业资格鉴定的教育培训模式,形成“以大专学历教育框架为基础,以高级工培训和鉴定为主线,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特色”的“三合一”教育培训模式。其精髓体现在:一是“三位一体”,即教育、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升级一体;二是具备“三项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是学员毕业时能同时获得大专学历、高级技师和高级工(或技师)“三张证书”,通过工学结合的形式,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满足工学结合要求的教学实施方案
   
     “三合一”教育模式是以国家成人学历教育标准与规范为依据,以宝钢高级技工学校技能等级培训标准为基础,以国家职业技能资格鉴定为目标来开展教学。学校面向宝钢,招收通过国家成人高考的在职员工,并采取“面授+业余”的形式实施教学。
   
      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学员在原岗位上大多是轮班作业,这给正常的教学安排带来了困难。为确保每个学员都能利用业余时间,得到完全、公平的学习机会,我们采取了“重复授课制”的方法,给每一个学习单元安排一次重复授课,这样,很好地解决了员工的“工学矛盾”。同时,倡导“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念,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训教学与现场技术应用对接、素质培养与员工发展的要求对接,最终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岗位技能深化为目标、综合知识水平提高为宗旨”的培训方案并制定了相应的专业教学计划。
   
      3.针对行业企业特点的人才培养计划
   
      为满足宝钢生产现场对技能人才的需要,2000年9月,我们首次开设了基于工学结合的钢铁冶金、金属压力加工、给排水工程的“三合一”模式教学班。此后,随着企业发展和用人需求的变化,先后开设了机电一体化、煤化工、电厂热能动力、工业分析等新专业班。2005年起又开办了电气自动化、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的“三合一”模式专升本班,使在校生规模达到2 500人,涉及11个冶金行业的主要工种,近500名毕业生已成为“三合一”教育模式的得益者。
   
      2004年,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的通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开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宝钢结合企业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继续通过“三合一”教育模式,实施平均每年培养500名左右具有大专学历、高级工技能等级的后备技能人才和40名左右具有本科学历、技师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的计划。
   
      至此,我们不仅首创了基于工学结合的“三合一”教育模式,而且其办学成果也得到了宝钢领导和用人单位的肯定,进一步奠定了宝钢教培中心作为宝钢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的作用。
   
      二、精心组织、强化管理,提高工学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实效
   
      1.以校为主,发挥产学优势,创设职教特色
     “三合一”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是具有创意性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了确保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制定了《三合一”教育模式教学管理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等管理制度,并成立了以专业学科负责人为主的教学协控组织,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全过程控制。学校大力推行“双师型”制度,鼓励专职教师下现场、学技能,专业教师全部达到“双师型”要求,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建立了良好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三合一”高技能人才教学融合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的目标,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设置建立在学员专业工种和岗位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在兼顾专业教学系统性的前提下,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成人教育的特殊性。为此,我们确立了“上好基础理论课,突出专业基础课,强化专门化方向课及岗位实践训练,重视企业文化和科学素养熏陶”的教学方针。基础类课程以应用为目的,坚持“够用”和“实用”的原则;专业岗位类课程以实践为目的,满足“有效性”和“针对性”的要求。同时,我们成立了课题开发小组,按计划有步骤地从现场实例中开发教学课题,形成了一批适应于高技能人才培训、专业教学配套的课程和课题。通过改造现有教学设备、引进职教新技术设备、产学合作开发等手段研制了一批适用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模拟教学设备与设施,“带钢速度张力控制系统”、“板坯连铸数据采样分析”、“钢铁生产流程模拟教学培训系统”与“工业控制实例教学系统”等,使常设专业的教学设备更趋合理、完善与逼真,形成了“校内外设施系列化、产学研教学融合化、课堂与岗位一体化”的教学培训手段与方法。学员们通过身临其境的教学培训过程,缩短了从知识应用到能力培养的距离,提高了教学培训的有效性。
   
      在加强课题开发与建设的同时,又从现场事例和新技术应用中寻找专业教学案例,自编和出版了20多本具有企业特色的教材、讲义或活页资料,全程跟踪拍摄制作了《热轧厂飞剪主减速机的修复》等教学片,自编了40多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专业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媒体与手段。在积极倡导现代教育技术和突出能力培养的理念下,“互动式教学”、“问题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等方式方法被积极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2,以工为主,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能力培养
      教学为现场服务、内容与岗位实践相挂钩是“三合一”教育模式的办学原则。在课程设置中,通过强化操作技能训练环节及专业岗位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学员从事本专业工种的岗位技能,加速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在为期一年的岗位实习中,学员结合岗位,应用所学知识参与现场技术改造、工艺编程、作业优化等,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员在岗位实习过程中,与现场技术人员共同完成了提高生产用水水质的方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后续设备改造。该方案被采纳实施后,全年增效50多万元,真正体现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念。
   
      为进一步提高“三合一”教育的教学成效,使学员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我们实施了“双指导制”的毕业设计模式。学员的毕业设计课题全部来自生产实际,学校为每个课题配备一名理论指导教师、为每个学员设置一名现场技术指导人员。在指导教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出色地完成了一批理论联系实践,又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毕业设计课题。由四名学员合作完成的“热精轧辅助传动系统改造与研究”的毕业课题,在赴德与德国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技术交流时,得到了德方专家的高度赞赏。
   
      3.以人为本,强化方法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合一”教育模式不仅具有学历教育的功能,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对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理念和目标的追求。作为现代化企业的宝钢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更趋多元化,为了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宝钢新一轮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快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我们进一步细化和提升了“三合一”概念的内涵,提出强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培养目标,将专业教学与能力培养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我们进一步完善与优化了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践的结构与比例。在增设“现代企业管理”、“四新技术”等工具和管理类知识的同时,强化岗位实践内容,结合宝钢“年定修计划编制、设备维修计划编制、事故预案编制、操作法创新、产品工艺优化”等内容开展教学,强化了学员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在提升技能培养比重的同时,尝试开展结合典型工作情境的案例教学,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锻炼学员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案例教学为载体,通过互动交流等形式,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合一”教育模式在宝钢已运行了近六年,通过产学双方的紧密合作,以及工学之间的合理运筹,现在经过四年学习与培训,学员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心理素质等都得到了提高。在工艺流程的革新、加工方法的创造、管理方式的变革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宋逸明毕业后结合工作岗位完成了“钢卷吊具国产化试制”;张仁琪根据设备年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与优化的措施方案,使设备的年运行故障率大大降低,仅此一项建议就创造了90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三、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努力提升宝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
   
      宝钢新一轮发展战略目标已经确定,要成为两个“世界一流”:办世界一流企业,创世界一流水平。作为宝钢教育培训部门,也将随着宝钢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建成能充分满足宝钢生产经营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并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多年来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的“三合一”教育模式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以行业企业发展为背景开展教育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过程中,我们结合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制定了师资培养计划,通过与现场专家结对子来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经验;通过参加教研教改及课程开发等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通过项目管理及培训师资格培训来培养教师的工作能力,广大教师正努力成为企业教育培训中挖掘教学资源、整合师资力量、提升教学有效性与针对性的有效组织者与实施者。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