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评选2006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及组织推荐国家精品课程有关工作的通知鄂教高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9-25浏览次数:107

各高等学校: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9号)的要求,我厅决定继续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中开展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同时组织高校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条件
  今年我省将评审150门左右的省级精品课程,其中高职高专教育课程占总数的30%。评审指标暂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执行。请各校择优向我厅推荐申报。课程分类体系可登录教育部主页http://www.moe.edu.cn/,点击“高校教学”,进入工作链接中的“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查询。
  申报课程必须是本科或高职高专各专业开设的课程。本科申报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或专业(技术)基础课,高职高专申报课程应体现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和教学特色,申报课程要求在高等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本科院校课程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高职高专院校可适当放宽条件。
  课程支撑网站必须提供有该课程的课程简介(内容参照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中要求填报的内容)、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二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录像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反映教师风范、该教学单元的实际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具备条件的本科院校可申报高职高专精品课程。
  各校在规划建设、组织申报省级精品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学科与专业分布情况以及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要着重抓好课程建设规划、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先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以及切实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工作。
  省级精品课程支撑网站要做到内容丰富,运行顺畅,能够保证对外开放。经评审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的有关材料,我厅将予以公示,无异议后,授予“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称号。

  二、省级精品课程推荐的时间和工作要求
  4月30日前,各校将省级精品课程工作联系人的信息报送我厅高教处(内容参照教高厅函[2006]9号文件的附件二)。
  5月15日前,各有关高校向我厅提交2006年度省级精品课程推荐报告和汇总表(见附件)一式三份。我厅将组织有关专家在网上评审,不必提供书面的评审材料。逾期未报,视作自动放弃。
  6月5日前,我厅组织专家对各校推荐的省级精品课程进行评审,确定2006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名单并予以公示。评审和公示期间有关高校必须保证课程支撑网站对外开放并且运转顺畅。
  2003、2004、2005年度已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的,要加强对课程支撑网站的维护,确保免费对外开放并能正常点击;同时也要不断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我厅将开展对省级精品课程的年检工作,对于内容陈旧、维护不力的课程,将取消其“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称号和该校下一年度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资格。

  三、国家精品课程的推荐工作安排
  教育部下达我省54门国家精品课程的推荐名额,其中高职高专教育课程的推荐名额占30%。各高校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与评审指标在省级精品课程中择优向我厅推荐。国家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9号,在教育部主页http://www.moe.edu.cn/“高校教学”栏查询)的要求执行。
  4月30日前,各有关高等学校向我厅上报本单位“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联系人”的信息(见教高厅函[2006]9号文件的附件二)。
  5月20日前,有关高校向我厅提交学校的推荐报告和汇总表(见教高厅函[2006]9号文件的附件三)一式三份,报告中注明申报国家精品课程支撑网站的网址。我厅将组织有关专家在网上评审,不必提供书面的评审材料。逾期未报,不予受理。
  6月10日前,我厅确定我省高校推荐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并通知有关高校。
  6月15日前课程负责人使用终端软件(登录“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页下载2006年度课程申报终端软件)据实填写课程申报表格,并将填好的申报表保存为评审系统支持的REQ格式文件。学校联系人汇总本校申报表,并报送至我厅高等教育处。
  6月17日前,我厅汇总、审核我省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通过申报软件向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评审系统一次性提交本省申报课程的申报表。
  我厅精品课程申报联系电话:027-87328007,87328172,传真:027-87328172。电子邮件:zoudezhi@e21.edu.cn


    附件:2006年度省级精品课程推荐汇总表

 

二OO六年四月二十日

(来源:湖北省教育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