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潜能以利就业
                                                               (刘启智) 
      帮助学生挖掘潜能、以利就业,是笔者最近访问美国中学后的突出印象。美国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不仅仅要向高等院校输送新生,也要为各行各业培养合格劳动者。他们实行的基本上是一种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学校要求学生从小就要把学习与就业联系起来,逐步增强职业意识,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在美国的学校,既能看到学生在上数学课、自然科学课,也能看到学生在汽车维修车间学习修摩托车、修汽车,在机械加工车间学习金属切削和模具加工。 
  
      职业教育在美国普通中学不是点缀应付,而是十分规范和系统。在学校的教学计划中,职业技能教学的专业设置、课时安排、教学要求、考核办法,都安排了较充足的课时。上午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下午则是学习职业技能的专门时间。学生在学习文化基础课的同时,必须从学校开设的数门专业技能课中选修至少两门专业技能课,保证每个学生毕业时,既文化基础课合格,又能较熟练地掌握1至2门职业技能。 
  
      在美国普通中学,办学条件虽然都较好,但真正让我们吃惊的是学校为学生学习职业技能创造的优越条件。普通中学或建有烹饪车间、或建有木工车间、或建有机械加工车间、或建有汽车维修车间,从教学设施、设备上保证了学生职业技能学习的实践需要。 
  
      美国的教育中,比较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师资配备上,也充分考虑了职业技能教学的需要。学生对每一门职业技能课的理论学习和实习操作,都能得到教师的全过程指导,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他们组建了各种兴趣小组,把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与学生的特长培养结合起来,从而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学校配备了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咨询师,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矫正、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就业方向。 
  
                                                                            原载:《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30日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