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院校的特色创建
(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宋一平 刘永亮)
文明单位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伟大创举,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有效载体。从1982年全国总工会、团中央等九家单位联合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以来,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历经 20余年而长盛不衰,经历了一个由点到面、由低到高、由单项建设到综合建设的发展过程,为促进改革开放,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传播的主阵地,校园作为学校精神、学术活动和文化传播的载体,普遍开展了极具品位、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师生的文化道德素养。
一、高职院校创建文明单位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阵地已稳占半壁江山。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呈现出四大明显转变:一是组织实施由原来主要依靠宣传部门变为学校党委、行政合谋同图的一项重要工作。许多学校形成了—把手亲自挂帅,分管院长靠前指挥,各系部、处室整体联动,广大师生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二是创建范围由单纯的创建“文明校园”转变为创建“文明处室”、“文明宿舍”、“文明班级”、“文明机关”、“文明校园”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蔚然成风,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立体化、纵深式推进的现象。三是创建内涵由抓环境卫生、校容校貌到提高师生的职业道德及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主旋律,坚持“三育人”,促进学风、教风,和校风建设。四是创建活动由被动应付到主动申报,自觉性、积极性大大提高,许多学校已把它作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然而,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在创建活动中也有明显的特殊性。一是起步晚、层次低。我国高职教育大规模发展,只是近5年左右的时间,而且往往是由过去中专、职工大学、专科学校改制而来,其创建高校序列文明单位的时间较短,正处于建设阶段。二是学生人口低,素质教育任务繁重。三是教育目标不同决定了创建的内涵、侧重点也有所区别。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合作为必由之路,所以创建活动也要以此为内涵展开。四是创建缺乏特色,一味挂靠上级制订的文明校园检查验收标准,追求共性而忽略了自身教育的特殊性,致使创建活动从形式到内容到结构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所以,我们认为,正如特色办学是高职教育的生命一样,特色创建也应该是高职院校文明单位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高职院校特色创建的内涵
高职院校文明单位建设要走特色创建之路,就要求在内涵上要有与普通本科院校不同的标准,这是由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
1.要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特色。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通过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综合反映出来的。所以,学校的文明创建活动要围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思想素质以及创业精神、奉献精神、开拓精神而展开。要通过规范行为、教育提高、引导创新三个步骤,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如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针对高职学生现状,树立了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质量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强调质量的高技能、育人的高素质和就业的自主创业,培养了学生热爱专业、奉献行业、立志创业的理想,取得了文明创建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双丰收。
2.要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创特色.
学生是学校的中心,所以创建活动也要围绕这一中心,将重心下移,中心上移,使工作任务目标化,日常行为规范化,责任到人具体化,管理过程人性化。在创建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视学生为传知对象、教育对象、管理对象,更为服务对象、帮助对象、关心呵护对象。校园内多用人性化的名言警句,委婉地警言忠告;禁用“严禁”、“坚决”等威言厉词;校内要有计划地建设人文景点、园林小品,为学生提供舒适的休读点;在学生活动区要有可供学生读书时的遮日绿荫、长亭石凳。宣传报栏要体现学生自创、自办、自评特色,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园文明建设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受益者。
3.要围绕就业创特色。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的高低是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核心内容。创建活动要围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形成客观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自主创业观而全面展开。要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教育学生面对现实,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学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广泛建立就业网络,为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内联外引,纵横协作,拓宽就业渠道;通过校内组织、校外参与等多种应聘形式,让学生走上前台,自我推销,提升竞争力;要将就业指标层层落实,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形成全员服务就业的观念;要建立有效奖惩机制、就业信息反馈机制等,保证此项任务落在实处。
4.要围绕产学研合作创特色。
高职教育要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在文明校园创建中,要注意开拓思路,积累经验,围绕中心,创出特色,使高职教育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撑点及增长点。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积极有效的“警校共建”、“校企共建”、“校村共建”的同时,在陕西渭北、陕南秦巴山区及关中,按地域特点建立了三个校外共建基地,10多年来坚持派教师下乡蹲点、科技扶贫、项目推广不断线,培训农民10多万人次,推广优果面积18万亩,人均纯收入增长520元;同时基地建设也促进了学院的科研推广工作,学院的科研经费增长了5倍。
三、高职院校特色创建的建议与设想
1.目标引导,制度约束。
目前,高职院校正处于艰难的发展期,许多学校为招生与就业倾注了大量精力,对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缺乏热情、认识模糊。所以,建议上级部门要制定相应政策,提出具体明确要求,像去年教育部开展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一样,树立典型,带动全面,对办学5年以上的学校文明单位建设工作提出具体达标要求,并建立奖惩机制,与校领导政绩挂钩,切实促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2.动态管理,分级负责。
进一步明确文明单位的管理范围,加强日常检查与考核,建立有效地评比奖励机制。对已获得文明校园的学校,要建档跟踪,随时抽查;对未获荣誉称号的学校,要加强督促,限期达标;对一个轮回已满的学校,要求及时完善总结,出经验、也出成果。同时,进入下一轮申报序列;对不同轮次的文明学校,可分级管理,执行不同标准要求,享受不同的政治荣誉,以培养创建工作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3.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对文明单位的具体标准要求,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及时增补与社会政治、经济密切相关的内容,增强创建的时代性。同时,建议在文明校园检查验收标准中,设立特色项目,给出一定分值,让学校自己依据自身特点,提供素材,专家组织检查考评,确认是特色后,给以加分奖励。对省以上级别的文明单位,可提出明确要求,参评院校必须提供自身创建的特色,否则不予考虑,以确保创建活动常创常新,常建常新。
原载《教育与职业》20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