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掀留学中国热 职业教育乘"东风"
香港中通社南京11月1日电 题:发展中国家掀留学中国热 职业教
乘“东风”
香港中通社特约记者 庄恭
近年来,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搭乘“一带一路”机遇,逐渐探索出教育对接发展中国家的独特机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掀起赴华学技热潮。
据最新统计,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4国来华留学生人数与上年度同比增长达13.6%,高于各国平均增速,前10位生源国多为沿线发展中国家。 而在专业上,“汉语+专业”的学历教育模式受欢迎,留学生来华学习质量在提高。
据中通社记者获悉,孟加拉国国官方首次派选的307名学生近日已全部抵达中国江苏、河北等地的10所高职学校,开始了技术学习之旅。
与高等学术类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具备技术指向更强、门坎略低、教育质量高等特点,更合东南亚、南亚、中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急需能直接参与经济建设人才的刚需。 中国江苏省的高职教育属中国领先,在农牧、化工等专业方向已具备相当的国际竞争力,不少学校拥有自己的产业园区,产教结合程度高。
经过数年实践,江苏多个高职院校已具备一定的留学生规模,且呈现出招生规模加速扩大的趋势。 例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目前已有来自15个国家的留学生,大部分生源国来自非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与18个国家及地区的70余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180余份合作备忘录。 校方普遍表示未来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中通社记者,“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高职院校发展指明了一条潜力很大的方向,也是高职院校向国际化转型的拐点。 中国高职院校要抓住这次重大的机遇,加强中国高职教育方案输出力度,直接对接发展中国家共建发展。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则指出,未来要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外国留学生“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配合中国企业“走出去”,补充其在当地人力资源缺口,真正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取得民心相通的认同效果。
然而,目前中国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国家的招生规模仍不能满足实际市场需求。促使此类教育模式成型、成熟,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切实落地仍需要政策层面更直接、有效、便利的配合。 (完)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1日
稿件来源:香港中国通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