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湖北职院向全省一流高职院校目标迈进(彭汉庆)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4-12-25浏览次数:50

                        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推动湖北职院向全省一流高职院校目标迈进
                                                                    
                                               (彭汉庆)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战略举措,也是近年来全党全国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的继续和深化。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当前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务必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都取得新的成效。”这对于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态度,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干部和全院教职工的头脑,指导学院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力创建湖北一流的高职院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深入、持久、系统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是我们当前各项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在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当代最新、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非常及时,深得党心民心。确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和历史作用,对于更好地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永葆党的先进性,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通过学习研讨,深刻地认识到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最高纲领和行动指南,促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在八十多年的奋斗力程中,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在不同历史阶段,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很不相同。但我们总是依据客观形势的变化来制定正确的途径。可以说,与时俱进的精神,贯穿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十三届四中全面以来,又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最新成果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认真分析党的现状,深刻总结我们党和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治党治国治军的新的宝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可以说,“与时俱进”是指导我们党在新时期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路线和行动纲领。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的实践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印证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一科学论断,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正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十六大才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因此,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保证我们党统一思想和行动,促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通过学习研讨,进一步认识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新时期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列主义经典文献中并没有现成答案。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开创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以汉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条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后,毫不动摇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立足时代、顺应历史,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体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和非凡智慧。从十四大正式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十六大报告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其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21世纪前二十年各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是十六大的重要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十六大的主题中提到了这两个“全面”。它们互为一体,密不可分,高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之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示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确立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换句话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目标。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是为了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才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落实,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目标不断得到实现。
    
    (三)通过学习研讨,深刻理解并领会了“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这一重要理论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这一重要论断,把发展问题同人心向背相联系,同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相联系,同我们党对国家、民族、人民所肩负的历史责任相联系,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社会主义要强大,综合国力要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性要得以充分发挥,关键在发展。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才能使民富国强。坚持以发展为主题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要大力发展向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序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二、深化教学体制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化为巨大的实践动力,推动湖北职院向全省一流高职院校目标迈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它既是我们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推动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举措,更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纲领。
     
   (一)把发展作为学院第一要务,全力实施“三三”战略工程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并强调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对一个党来说是如此,对一所学校来说也是如此,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发展才能保持优势,发展优势;只有发展才能发扬传统,保持荣誉;只有发展才能改变学院旧的面貌,化解和缓解长期以来积累的各种矛盾,从矛盾中解脱出来,开拓前进;只有发展学院才能向全省乃至全国大职院冲刺。

    在湖北职职更名这一有利战略机遇期和新的战略任务面前,院党委坚决贯彻“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思路和党的十六大提出与时俱进、教育创新的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一主三化”和市委、市政府“强化本级经济财源”的发展战略,结合学院发展实际,提出“三三”战略,确定了“二次创业”的目标和任务,即在三至五年的时间,构建“招生经济支柱,产业经济支柱,后勤经济支柱”三大经济支柱,实现“建特色职院,创示范职院,争本科职院”的三步战略,贯彻“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三育人思想。在“三三”战略思路指引下,要搞好学科规划与建设和校园规划与建设,抓实改革,抓实调整,抓实管理,在改革中发展、在调整中、在管理中提高,千方百计地筹集办学经费,解决好制约学院建设与发展的瓶颈问题,全力向大职院目标迈进。
     
   (二)深化教学体制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狠抓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首先,深化教学体制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把好人才“出口关”。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对象定位是关键,作为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体现在层次上,由于所从事后职业岗位科技含量高和复杂程序高,相对于中级人才来讲,它属于高等职业人才;体现在人才类型上,高职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把设计的方案“物化”,把思想“转化”为产品、商品和财富,把成熟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它属于技术应用型、技术创新型人才;体现在服务层面、毕业生去向上,由于高职教育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有大批能将成熟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技术型、桥梁型高级人才情况下产生的,因此高职人才的服务层面一般定位在基层,毕业生去向一般在工厂、企业、生产第一线,城镇社区与农村技术管理第一线。

    作为高职院,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高质、强能、实用”型人才,学院要大力贯彻“三育人”思想,大力推行“严教严管、全面发展”育人模式,改革教学观念,变应试教育为能力型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变“以教师教学为中心”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变单一的理论教学为以能力教学为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具备创新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有着广泛适应性的实用性人才。
    
    其次,深化教学体制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把好教师“进口关”。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无数事实证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学院能否实现三大战略目标的关键。我们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适时定期培训,根据专业建设需要,选派优秀教师到有关高等院校进修,创造环境,鼓励教师在岗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鼓励有基础的优秀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定期安排一定比例教师到社会实践单位参加实际技能培训等,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注重引进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特别是具有硕士学位的高校毕业生,引进具有较强技术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以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充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还要聘请一批高级人才为兼职教授。学院要建立各种人才信息库,以加强对外聘教师的信息管理,并保持稳定的联系渠道。广大教师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传授者,我们要大力加强他们在全院教职工中的主体地位,强化他们在教学中教书育人的核心地位,保证他们在校内分配中的优先地位,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育人及社会服务之中。
     
    再次,深化教学体制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加强精品专业和核心课程建设,增强学院核心竞争力。

    特色专业的建设是建设特色学院的前提,特色学院是占领市场,保持学院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要下苦功夫扎根孝感区域经济,瞄准全省支柱行业,放眼全国骨干产业,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设置专业,并不断进行专业调整和整合。校内教育资源的优化要以有助于形成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的优势作为准绳和原则。要善于凭借外力,筹集办学资金,加大学院与大财团、工商界、名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在实质联合办学上迈开步伐。在办学经费的流向上,要优先向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倾斜,确保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的发展和壮大,确保重点专业、特色专业拥有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基础。在建设重点专业、特色专业方面要有所突破,要力争进入全国重点专业行列。在专业建设上,我们还要根据专业特点办出相应产业,通过办好产业,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育与就业零距离接触;另一方面能有效解决办学资金单一化,建立“混合经济模式”,增强学院整体竞争力;同时,办好产业为学院精品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注入活力,增强动力。

    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要改革传统“学科型”的课程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以目前与未来工作第一线的高层次技术、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为导向,按“两段式”构建课程体系,即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的开设要按照培养“社会人”和为专业服务的要求来设计,对每门课程的“功能”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安排课程内容;专业课应适当综合化,按照培养“职业人”和突出实用性来设计,适当加大实践教学课时的比重,使理论教学与实践课时比分1:1。此外,要重视选修课的开设,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教研室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要在课程建设中有所成就,并努力在国家、省、学院一级的课程建设中有突破。
      
    最后,深化教学体制改革,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必须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把学院做大做强。

    按照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新世纪,要使我们的学院得到健康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把学院做大做强。做大并不是无限扩大规模,并不意味着房子多,投入多,招生人数多,这个学院就大。关键是如何做强。要做强,主要靠全体党员干部、全体老师苦练内功,各级各类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素质的关键是具有敬业爱岗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勇创大业的精神和对学院高度负责的精神;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是具有勤奋学习、勇于探索、善于思考、不断总结的良好风范。我们要把学院做大做强,没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是不行的,学院要建设好、发展好必须依靠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因此,学院将进一步理顺关系,强化管理,改革用人制度对干部实行聘任制、竞争上岗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对教师采取聘任制、竞争上岗淘汰制,合理分流行政后勤人员,全院人员做到合理流动,优胜劣汰,人尽其才。作为学院的各级各层管理人员,要充分把握湖北职院更名机遇,自加压力,团结拼搏,学院二次创业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把学院做大做强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总之,我们要深入、持久、系统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院教职员工头脑,按学院二次创业的总体要求,抓住学院更名契机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新的教学运行机制,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骨干作用,为全面推进二次创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办出高职特色,使学院真正成为湖北省高职院校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