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 铸造新特色——湖北职院快速崛起启示录之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4-12-25浏览次数:127

     实用铸造新特色——湖北职院快速崛起启示录之二


   
      如果有人告诉你,上大学从操作机床开始,你信吗?
   
      如果有人告诉你,大学生学习的课堂不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而在校内外的实训实习基地,你信吗?
   
      不管你信与不信,12月10日上午,在湖北职院实验实训大楼里,记者见到了正在这里实训的机电工程系大一新生。这些新生已在这里实训近两个月。
   
      在湖北职院,过去那种连贯的整段式的教学模式被打破,理论和实践教学交替进行。而且先从实践教学入手,再学理论。大学三年中学生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实习实训基地完成。

      其实,对于这种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的高职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办,人们的认识还是相当模糊的。在这种情况下,要高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旗帜,不仅需要扼腕一搏的勇气,而且更需要高超的智慧和理性的判断,知道办学的定位在哪里,出路在哪里。
   
      尽管对高等职业教育有种种疑虑和争论,但有两方面实实在在的事实作背景参照,湖北职院党委一班人的心里有了“底数”。
   
      一是伴随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对在第一线工作的技术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掌握较为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懂得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实际应用。二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说明,职业技术教育层次高移,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

      学院教职工在探讨中认识趋于统一,认为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必须在“特”字上做文章。要从传统意义上的公办高校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从普通本科压缩型、普通专科克隆型的职教办学巢臼中解脱出来,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遵循教育规律、依法自主办学,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学新机制。
   
      此时湖北职院领导心中已有了这样的路向判断: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既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动手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意味着,教育机构在培养人才时,必须要考虑两方面问题。
   
      一是学生所学专业是否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即是否能够实现“零距离”;二是学生毕业后,能否即刻投入具体工作,而不需较长时间的磨合,也就是说学习与岗位能否实现“零距离”。
   
      事实上,对学校的考验,还不是能不能找到新的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而是能不能找到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经济学上有一个理论,叫做“路径依赖”——好的路径就意味着好的结果。
   
      这些年,湖北职院一直致力于寻找这个好的路径,并确信他们找到了。他们把这个路径叫作“建立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它的基本模式是“学校——企业——社会”。
   
      根据这一办学模式,学院以市场调查为基础,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专业,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他们及时淘汰了近10个就业率低的专业,增设了汽车检测与维修、高级护理、商务英语、旅游管理等市场热门的专业。
   
      学院每个系与1个县市、每个专业与1至2个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学校——企业——社会”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建有4万平方米的实验实训基地,在原有2000多万元实验实训设备的基础上,又投资4000多万元购置新设备、新仪器。除在校内建起120个实验室外,在省内外还建立了130多个挂牌的实习实训基地。
   
      孝感是一个建筑大乡,常年有50多万建筑大军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建筑工地上,人文艺术系和财经系的3个专业与建筑有关,他们把实习实训基地建在工地上,建筑队拉到哪里,课堂就延伸到哪里。这种全新的培养模式,使建筑类专业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湖北职院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并压缩理论课时,调整加大了实践课的课时量,让学生通过实验实习实训,验证、丰富和深化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飞跃。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2001级学生张健在课堂内学了一个月的理论课,一些电子技术原理掌握不了,图纸看不明白。他到三江航天集团实训基地实习了一个星期,就融通了课本上的知识。谈到在企业学习实践时,他说,“我们进入企业实习,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适应了企业的管理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有50多位来自三江航天集团、福星科技、多佳股份、4404厂等单位的专家在校作兼职教授,学校利用雄厚的教育资源为这些企业培训员工,并开展技术攻关和科研合作。在校企科技人员共同攻关下,亚光医用电子技术研究所研制的ZT-12型生物组织自动脱水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产品远销国内外。
   
      湖北职院走“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特色办学之路。专业建设与产业开发并驾齐驱,相得益彰,成效明显。近年来,学院合资、引资2000多万元,在校内建起科研开发总公司、鄂职四方模具厂、汽车检测与维修中心、宏源证券交易中心、富通广告传媒有限公司、附属医院、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美容与健身中心,既面向社会开展服务,又为师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
   
      学校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校内外所有资源进行高效率整合和利用。学院确立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时,就提出一定要想方设法把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引导到整个办学过程中来,一项对办学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制度模式——专业管理委员会制应运而生。
   
      湖北职院规定,开设任何一个新专业,筹备阶段就要成立专业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大型企业业主、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企业技术人员、学校的老师组成。专业管理委员会承担着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设置的评审和咨询、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执行等职责。
   
      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专业师生为了搞好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先后到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证券总公司了解最新情况和动态,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上市公司进行调查,了解新时期经济社会究竟需要什么规格的财经类人才,以此确定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湖北联谊公司与财经系联合开办了市场营销专业,该公司与财经系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公司老总和部门经理还参与财经系的课程改革,联谊公司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评价是“下得去、用得上、上手快、能力强”。

      5年来,湖北职院开设的专业一直热度不减,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是与他们坚持推行专业管理委员会制度分不开的。目前,学院的每个专业都成立了专业管理委员会。
   
      有人评价说,湖北职院这种让行业或企业的力量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制度性措施,是产学研结合办学的精髓所在。

      就是这样,湖北职院以市场为导向,闯出了一条校企联姻与产学结合的新路子,构建起学校——企业——社会整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出了高等职教的鲜明特色。
   
      2002年10月,全省首次高等职教工作会议在湖北职院召开。民建中央副主委、原湖北省副省长王少阶说,办高等职业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办学条件、师资、设备等都有特殊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学习推广湖北职院的先进经验,把质量、特色放到突出位置,采用新机制主动适应市场需要。